大滇说茶:七剑下天山

今天大滇说茶,七剑下天山,来谈一些对普洱茶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人物。这个只是大滇的个人看法,不代表有关部门,也不代表权威机构;只代表他们做的事。我觉得这些人对普洱茶这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呵呵,七剑中的很多人物,相信大家都很陌生。这个并不是大滇故意要显摆,而是透过岁月的迷雾,我们看见了很多的幕后英雄,不是现在市面上很光鲜那种。我在了解普洱茶的发展过程中,看到了这些人的贡献,至关重要的贡献;同时,这些人的存在,对于辨别普洱茶的年代,分辨老茶的真伪,起到了活生生的人证的作用。

大滇在刚结束的训练营上说,对于老茶,不一定要喝的;看包装,看年代,你会枪毙90%的假老茶。因为根据时间推测,那个年代是不可能用上手机的,也不可能上网,所以当然也不会产生某些包装纸,以及海德堡印刷机。呵呵,闲话少说,猜猜大滇第一个要说的是谁?

其实,谁都猜不到的,因为这是两个人,一对夫妇,张木兰和肖时英夫妇。如果一个人尊重事实,那么,排在第一位,就算是我后面提到的那些老前辈,也不敢有意见。我不清楚有多少人了解这两个名字,我也不清楚细节。我只知道,他们是很多普洱茶种的培育人,大叶种茶树的无性繁殖技术的主要发明人,这使得云南省增加了数百万亩茶园。

一个湖南人,一个湖北人,1953年,两人从武汉大学(这个时候的武汉大学,可以膜拜)茶学系毕业,来到了美丽的西双版纳,自愿申请来的。当年,从内地来到云南的茶学专业大学生,就这两人,从昆明,经历了11天的长途跋涉,来到了勐海茶科所。这一来,就是永远。他们,改变了整个茶树树种的繁殖方式,颠覆了千百年来的传统;而从茶果繁殖到扦插繁殖,基本等于从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跨越。生产方式的变迁,才使得云南现在拥有这么多老茶园。群里,有湖南、湖北的朋友,为你们伟大的前辈老乡赞一个,也允许我,冒昧代表云南人民,送上最深沉的感谢!让我们向云南大叶种茶树大规模繁殖的奠基者致意!在2006年8月8日,云南人民,已经为两位伟大的先行者建立了铜像。我们不能忘记,大滇七剑下天山的两位最初的超级侠客,张木兰,肖时英。呵呵,喝口水……

继续,我们把第三位给到一位湖北人,张顺高先生。1960年,大学毕业来到云南,茶学专业。在昆明,我们有幸见过几面,现在应该有78岁了。张老曾经给我们销售的中茶2001年布朗生熟砖签名,茶魂。张老的贡献,我只说一点,扦插密植。这个意义重大,构成了现代台地茶的基础。这一贡献,在产量方面提升巨大,影响了整个产业,以及数百万茶农家庭;当然,还有我不知道的其他贡献;但人的一生,能够做好一件意义重大的事,就足够了。张老,是真正的专家、教授,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荣誉。这个,不是虚名,而是真正的名副其实。

第一第二位,发明了大叶种扦插的方法,并开发出许多茶树的新品种;第三位,实现了密植高产。那么,我们回头再来分析很多新茶园,时间的断代就很清楚了。我想,50年代—60年代,那个时候应该是没有密植的大叶种茶园。我所了解的比较靠谱的,是在1970年后,才有了现代密植的台地茶。1978—1982年,许多台地茶是这个阶段种植的,由此,按采摘期来算,起码也是要在3年后,即1980年后了。我们保守推断,1960年代之前的普洱茶产品,就算不是百分之百的大树茶,起码也是小树茶,独立的乔木形态的茶树,而不是目前灌木形态的茶树。所以,再回到1940年代;之前的普洱茶,基本都是乔木茶。继续推测历史上的号级茶,印级茶,用料显然不会是台地茶,因为,很简单,那时没有台地茶。所以,研究普洱茶人物以及历史,会明晰,古代的,近代的普洱茶,收藏级的普洱茶,用料绝非是我们现在大规模生产采用的原料,所以随便一饼都能越陈越香。

第四位,无数人都熟悉,咱老吴家的人。表面看起来跟我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都在中茶呆过,又同姓,吴启英。但其实,真没啥关系。普洱茶熟茶渥堆技术的改进者,或者说组织改进的人。在中茶的历史上,关于1973年,去广东学习渥堆发酵的人中,唯一只有吴老。当时组织上只提名了,吴启英;其他都属于闲杂人等,没有提名,只是吴启英和公司的一些同事而已。许多人,误会了一个事实,当时吴老还不是厂长,只是一个普通的技术人员。下面我就来简单理清一些事实,大家可以自行判断。

1973年去广东学习,1975年规模化熟茶产品上市,1978年,升任昆明茶厂审检股股长,股级干部。咱们组织部的人应该可以鉴定是什么职位,云南中茶公司的老大是处级干部;昆明茶厂,勐海茶厂,下关茶厂的老大是科级干部;然后,很多80后 90年后的同学不了解,那么咱说俗气一点,云南中茶的老大跟县长平级;昆明茶厂厂长是乡长级别;股长是?我不懂,村长级别?

1978年后,经过5年的时间,1983年,吴老升任昆明茶厂厂长;1988年被评为高级工程师。2005年8月去世。所以,我们现在不要神化,在当时的省公司里,无数的科级干部副处级干部,无数的高级工程师,无数的教授级高工。工厂的地位,在公司里并不高。

现在都说,吴老是普洱熟茶的发明者,熟茶之母什么的。我想,吴老泉下有知,一定是不满意的。大滇说茶,我们承认事实,但绝不虚夸,绝不抬高以及贬低。以上所有内容,只属于大滇个人印象里的事情。也许他们的主要事迹,反而没有足够的注意;因为我更关注对普洱茶整个产业的推动作用。

大滇说茶1001夜,今晚到此结束。谢谢。OVER!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 http://www.tgcxw.com/cyzs/2135.html

(5)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什么是黑茶?黑茶的工艺流程是什么?

    <一黑茶简介什么是黑茶?黑茶如何界定,大家肯定都有这样的疑问吧,那么黑茶到底是什么了?黑茶是在杀青的基础上采用了渥堆发酵工序,发酵的时间长,叶色油黑或黑褐,所以称

    小K
    2022-11-12 08:42:25
    24 0 0
  • 普洱茶上的“螃蟹脚”,是植物还是动物?

    许多爱喝普洱茶的朋友都听说过,普洱茶古树上,有一种叫“螃蟹脚”的东西,那么,这是植物还是动物?它可以用来干什么呢?螃蟹脚其实是一种寄生植物,通常依附于古茶树上。跟

    小K
    2022-11-12 08:42:15
    24 0 0
  • 为什么普洱茶的包装从来都是棉纸?

    普洱茶历史悠久,地位重要.它之所以能从地方名茶日益成为世界名茶,从西南一隅逐渐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在影响普洱茶品质的因素中,重要的是原料要好、制作工艺得当、陈放环境

    小K
    2022-11-12 08:42:05
    24 0 0
  • 乔莘一日一茶:易武曼撒(70)

    乔莘一日一茶系列(70),郑四隆茶庄,2015年曼撒古树茶,春茶400克饼装,易武曼撒是集??神秘、有故事?、以?及?一个?有?文化?历史的?地方?,曼撒?位于?易武?镇?的?东北?方向?,距离?镇

    小K
    2022-11-12 08:06:49
    24 0 0
  • 新化:资江河与毛板船的茶文化故事

    编者按:资江是近代以前新化对外物资运输、文化交流的大动脉,也是新化茶叶外输的主要通道,是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万里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证资江河与毛板船的茶文化

    小K
    2022-11-12 08:06:29
    24 0 0
  • 冲泡普洱茶,用什么茶具最好喝?

    鲁迅先生曾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要享受这份清福,就必须了解茶之品性,学会正确的冲泡普洱茶,才能喝出普洱茶的真性。那么,普洱茶适合用什么茶具冲泡呢?

    小K
    2022-11-12 08:06:20
    24 0 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