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茶叶审评中,最关键的“内质审评”有哪些技巧?

很多茶友和我说喝不出茶叶好坏,更感受不到老茶友说的美妙和糟糕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专业茶叶审评中,最关键的“内质审评”的一些技巧和规律,给大家一个参考

希望大家了解这些小技巧,对于茶的品质能有一个自己的基础判断,不容易上当受骗,也能更充分的感受好茶带来的美好~

喝茶也要懂茶,轻松四步辨别茶的好坏

【看汤色】

看汤色是不是这款茶应有的汤色,比如绿茶汤色应该以绿为主,乌龙茶则是金黄明亮、橙黄、橙红等;如红茶汤色发青,往往就是茶叶品质有问题

.

看汤色时可以移动一下茶杯的位置,以免光线影响明亮度的判断;观察汤色还要快,以防出现茶汤氧化出现颜色变化,或出现“冷后混”的现象

喝茶也要懂茶,轻松四步辨别茶的好坏

【嗅香气】

嗅香气主要分为热嗅、温嗅、冷嗅,用于判断香气的纯异、高低、持久程度

.

热嗅是指刚倒出汤,趁热闻叶底的香气。适合判断这款茶,香气是否纯正干净,有没有陈气、霉气、以及其他杂味

.

温嗅是经过热嗅和看汤色后,当温度降低不烫不凉,此时最易辨别香气的浓度、高低。细嗅辨别,感受香气的浓淡和变化

.

冷嗅是品尝滋味后,用手触摸茶器,温度降至室温时再来嗅香气。此时细嗅香气,主要感受是否有余香,有余香是品质好的表现

许多茶的冷香都是很好闻的,比如老白茶可能会是枣香,岩茶可能是清透的兰香等

喝茶也要懂茶,轻松四步辨别茶的好坏

【尝滋味】

尝滋味时茶汤不宜过烫或过凉

过烫容易烫伤舌头口腔,使味觉变的麻木,并且常喝过烫的茶会增加口腔癌几率的哦

茶汤过凉也不好,味觉的灵敏度下降,也会影响判断,温度以45—55度左右为佳

.

品尝方法:

将茶汤带着空气吸入口腔,让茶汤在口腔中循环打转

或用“啜茶法”,茶汤入口后,上下齿咬合,舌尖抵住上颚,从齿缝中吸气,使茶汤在口腔中翻滚流转,用整个舌头和口腔充分感受茶汤的每一分滋味和变化,茶的香气也在同时充盈整个口腔鼻腔。咽下之后感受茶留下的余味

.

特别是滋味香气丰富复杂的茶,用不同的喝法就像不同的茶,很推荐试一试~

喝茶也要懂茶,轻松四步辨别茶的好坏

【看叶底】

茶叶冲泡完成后,将叶底倒在盘子中观察,也可适当加入清水,叶底舒展容易看清。先观察叶底色泽是否符合这个茶类特征,观察芽叶的含量,形态,再用手指捏按叶底,感受叶底的软硬,薄厚,叶脉等。拿起叶片用手指捏按它,放开后看看它的回弹如何

如绿茶以嫩匀、嫩绿、明亮为好,粗老、不匀、枯暗、花杂为差

.

掌握了茶叶内质评审的小技巧,各种感官的训练和经验积累也是很重要的。简单来说多喝茶,喝各种茶,认真感受,渐渐就能更好的判断茶叶的好坏,和感受茶的美妙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 http://www.tgcxw.com/cyzx/21439.html

(5)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买茶时,茶叶中的青气和焦气是怎么回事?

    喝茶品茗,最先感受到的便是茶香,因为茶味是最先冲向人的鼻息的。当然,人们很愿意闻到茶香,只不过并不是所有茶味都是香的,有时散发出的可能是异味。这时候,你就要留个心

    小K
    2022-12-20 15:41:44
    24 0 0
  • 直接吃茶叶会怎么样(吃茶叶会怎么样)

    1、不建议直接吃干茶叶2、长期吃干茶叶可能会导致失眠、肠胃不适,还会增加患缺铁性贫血的风险,具体如下: 失眠 干茶叶中含有大量的咖啡碱,长期大量吃干茶叶会过度兴奋中枢神

    小K
    2022-12-20 14:52:02
    24 0 0
  • 茶叶放久了有杂味怎么办?教你一招,泡出之前的味道

    茶叶放了一段时间,无论是否真空包装,多少都会产生变化,茶叶中的叶绿素及茶多酚物质的合生物会让茶叶陈化变黄、变红、有杂味,甚至有可能生霉。所以要喝存放一段时间的茶叶

    小K
    2022-12-20 14:26:40
    24 0 0
  • 湖北省茶叶绿色生产模式——红茶菌的起源

    湖北省茶叶绿色生产模式,涵盖茶叶品种、栽培、土壤、植保、加工、营销、品牌等各个领域。秉承以人类为中心的理性生态伦理学为指导思想,集成生物技术,为复兴国茶产业而努力

    小K
    2022-12-20 14:26:34
    24 0 0
  • 浙南茶叶市场:“茶主播”一天带货近400万元

    浙南茶叶市场内主播正在带货。 周琳 摄浙南茶叶市场内主播正在带货。 周琳 摄中新网丽水3月3日电(胡丁于 叶洋灵 王雯静 周琳)“我的卖点就是真实,性价比高。绿茶的价格是很透明的

    小K
    2022-12-20 14:02:24
    24 0 0
  • 香飘四海,一片小茶叶,做成了大产业——梧州六堡茶茶园

    本报记者 潘 登 龚文颖 董文锋 通讯员 朱海军 六堡茶,“黑茶中的瑰宝”,因原产于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岭南人最重要的茶饮之一。 “这些年,六堡茶在我国北方名声越来越

    小K
    2022-12-20 14:02:16
    24 0 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