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在绿水青山的生态画卷中书写绿色发展靓丽答卷

2021年10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在昆明举行,普洱市带着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成果进入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展馆云南展区,吸引了与会嘉宾以及各大媒体的关注。可以说,普洱的绿色发展成绩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点赞和关注。绿色是普洱的最大特色,也是普洱的发展底色。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党的十八大以来,普洱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制定发展规划,明确组织机构,创新体制机制,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绿色品牌,构建绿色社会,在绿水青山的生态画卷上书写着绿色发展的靓丽答卷。

多年来,普洱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生态优势,以建设全国唯一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为总平台,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交相辉映,生态优美与百姓富裕有机统一的绿色发展之路。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市和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认真落实河(湖)长制,切实抓好中心城区河道环境综合整治、糯扎渡库区综合整治、空气污染防治、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等工作,哀牢山、无量山、怒山三大山脉和澜沧江、红河、怒江三大水系在普洱境内得到更好保护,全市空气优良率达98.1%,森林覆盖率达74.59%,牢牢守护了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绿色能源装机规模达930万千瓦,打造18个省级“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全市有机认证企业数和证书数居全省第一,有机茶园面积达49万亩,有机茶认证企业数和证书数居全国第一,启动5000吨低氟普洱茶进藏工作,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2022年世界文化遗产正式申报项目,全球口径最大的全可动120米脉冲星射电望远镜项目落地普洱,有力支撑健康生活目的地建设,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取得明显成效。

在生态公益诉讼、绿色检察、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生物多样性系统生态价值评估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绿色发展机制不断完善。先后颁布实施《普洱市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普洱市河道采砂管理条例》《普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普洱市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在全省率先以法规形式规范了河道采砂行为,较好发挥了立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监测到在市境内长期活动的亚洲象从149头增加到181头,西黑冠长臂猿从80群增加到104群。完成营造林188万亩,退耕还林还草6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700平方公里。严格实施河(湖)长制,糯扎渡库区非法养殖网箱和非法捕捞渔具全面清零,澜沧江、李仙江流域综合整治和“五湖两库”污染防治成效明显。按期完成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5县(区)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来源:普洱日报 记者 :张国营 编辑:阮琳佳)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 http://www.tgcxw.com/cybk/2173.html

(5)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