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安化:茶马古道上的梅山文化

茶马古道景区,位于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江南镇高城村。主要包括川岩江、关山峡谷、永锡桥洞市老街、永锡桥、黄沙坪古茶市、唐家观、陶澍故里等景点。

梅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益阳茶马古道景区

马帮文化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化马帮是梅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水古称益水,又叫蚩尤江。据新化县梅山文化研究协会考证,与安化相邻的大熊山区域为蚩尤出生地及与黄帝等北方部落征战的大本营根据地。安化县梅山文化专家陈首涛的研究成果表明:安化思游区域留下了部分与蚩尤有关的史料、遗存和风俗,该地地名以“蚩尤”而命。后来,因避讳而改成谐音“思游”,一直沿用至今。蚩尤部落联盟为了战争的需要引进优良马种并大量繁殖,以供运输和骑兵作战之需。此为安化及古梅山地区养马的起始阶段。在安化置县(1072年)以前,这里地域荒野,人丁横蛮,不服当时朝廷的管制,分庭抗礼,谑称“梅山峒蛮”。

梅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益阳茶马古道景区

梅山主要包括安化、新化、冷水江、邵阳、隆回等地,其中安化为梅山中心。土著居民多为苗、瑶、侗族,他们为了自身生存和生活所需,不得不与外界尤其是生产力发达的中原地区通商贸易,用本地的茶叶、桐油、茶油等特产与中原及沿海地区交换食盐、布匹等生活日用品。而当时商品最便利的运输工具是马匹。宋神宗年间,朝廷派军镇压梅山南蛮,大小战事数百起。梅山人民一次次用步兵和骑兵粉碎了朝廷的镇压,马匹在战时大多服务于战事。朝廷最后一次杀梅山人5000余众,血流成河,梅山土著居民几乎全迁湘西、贵州等地,马匹也随之迁移。明朝初期,洪武帝“血洗湖广”,省内繁华地区的居民纷纷迁往深山老林的梅山地区,而迁来者鲜用马匹工具,致使梅山马匹的数量日渐减少,马帮进入低谷时期。后来,随着茶马古道的形成,马帮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梅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益阳茶马古道景区

唐家观是整个资江流域713公里中最有宝贵文物价值的古代民俗文化村,是目前资江流域益阳境内唯一保存下来的古街和古商业码头,被誉为“中国商业发展的活化石”。

黄沙坪古茶市是一个因茶而兴的小集镇,是历史上资江中下游的第一个商埠重镇,这里曾是万里茶马古道的南方起点。

永锡桥为清光绪年间修建的安化县规模最大,且保存最为完好的木构风雨廊桥,桥长83米,高13米,宽4.2米,桥墩为纯一色石块垒砌而成,巨大鹊木横卧其上,鹊木上便是由34扇木屋互连而成的主体廊桥。

洞市老街是一条长达三华里的青石板街,这里曾是“前乡”到“后乡”,安化到新化的必经要道。从明清至上世纪70年代的数百年里,这里商贾云集,店铺林立,作坊遍地。如今,土纸、千两茶的制作技术依旧在老街沿袭保存了下来。

高城马帮兴起于19世纪,主要因为清代安化千两茶行销新疆、甘肃、山西、青海、内蒙、陕西等省区,甚至远销中亚等国家和地区,而要将千两茶等安化黑茶运出深山老林,则离不开马匹,马帮也由此应运而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 http://www.tgcxw.com/cyzs/39546.html

(5)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